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市昭化区邢国风:退而不休干劲十足 返乡赋能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26 15:30:02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3月25日,走进位于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的小麦试验田,当地农户在小麦育种专家邢国风的指导下,正有序开展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据悉,邢国风曾担任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栽培等工作三十多年,共主研小麦新品种20余个,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多项、绵阳市首界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退休后的邢国风毅然回到家乡—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一头扎进了小麦育种的研究中。

“我想要研究出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优良小麦品种。”谈起进行小麦品种试验的初衷,邢国风坚定地说。

在昭化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邢国风积极为家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绿水青山、古村旧居间探索出一条致富路。


情牵民生 脚踏实地探索出路


“刚回来时,我对家乡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发现大家对小麦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整个昭化区24万亩耕地,小麦种植面积很少,种植结构严重不平衡。”这对研究了一辈子小麦的邢国风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

通过多方走访,邢国风了解到种植户都有一种误识,认为种油菜收益高于小麦,“油菜下田、小麦上坡”的小春生产格局已经形成,好田好地种了油菜,不好的田地才种植小麦。

“由于种植户无法分辨品种的好坏、良种利用意识不强,我区的小麦种植都存在着单产较低、播种面积减小、总产不高等问题,这也导致了我区农业种植结构失调。”邢国风说。

小麦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了解清楚群众的想法和意愿之后,邢国风更加坚定了改变家乡小麦种植局面的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勇于担当 助力小麦育种攻关


2021年,邢国风和昭化区虎跳镇退休干部张德芝共同成立了广元市昭化区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家乡租了3亩地,开始了小麦新品种的观察试验。

“我区位于嘉陵江流域,是四川条锈病的重发区。再好的品种一般3至5年便可丧失抗病性,因此,对小麦品种连续观察鉴定,对指导良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邢国风坦言。

由于北方小麦的品质普遍更好,本地小麦在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北麦进川、消费外溢的现状负面刺激了当地小麦生产,这也让农户们对种植小麦充满疑虑。

如何解决农户对种植小麦的后顾之忧?

邢国风通过在昭化区生态环境下筛选优质面条馒头小麦,川人用川麦,不仅有利于加工企业,还有利于市场促生产;同时,他利用相关资源,小规模进行小麦常规育种,对昭化区农业技术扩能、小麦良种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四川小麦育种事业贡献了昭化经验。

根据农业部门小麦生产指导意见及有关专家推荐,结合观察(鉴定)试验结果,昭化区每年成片示范小麦良种200亩左右。依托小麦示范田良好的种植效果,通过串换辐射和积极的带动作用,该区小麦面良种面积得以不断扩大。


初心如炬 发挥余热助力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有信心帮咱老乡把麦地种得更好。”面对小麦试验田的新面貌,邢国风说。

为了推广小麦种植技术,邢国风以虎跳镇南斗村为试验点,编印了一整套套种植技术资料用于技术培训。如今,昭化区清水镇、虎跳镇、卫子镇等乡镇建立了高标准示范基地共5000余亩,年产量超200万公斤。

2021年以来,邢国风在家乡初步选育优良小麦品系74个,主推优良品种5个,面积达3.5万亩,亩均增收约150元;2023年昭化区小麦喜获丰收,总产量达1.02万吨,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今年,昭化区小麦播种面积达5.5万亩,农户种粮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为大力推动小麦选育推广工作,邢国风担任了昭化区小麦育种试验示范基地的育种专家,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等举措,提单产、增总产、促增收,并解决小麦优质高产品种少、生产水平低、适应性不广、成果转化慢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推动昭化区小麦产业向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尽管已过古稀之年,身患疾病,但邢国风一如既往地耕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每逢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他都会亲自前往各个示范点提供技术指导。

“我手中有1000多个小麦品种,将继续探索出适合昭化区生态、生产条件,综合性状好、特别是抗条锈病优良的小麦品种,为农业部门指导小麦生产、农户利用小麦良种作参考,持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邢国风表示。(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