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32年坚守大山里的“微小学”

发布机构: 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17-03-15 字体: [ ]
  32年坚守大山里的“微小学”

  ——记昭化区紫云乡中漕小学王金玉老师

  近年来,当地城镇化快速推进,但王金玉说,中漕小学就是她人生唯一的“城市”,“就算只剩一个学生,我也会一直坚守。”

  山寒水瘦的冬日,从昭化区紫云乡中漕小学传来清亮的读书声,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几分生气。

  这是一所“微小学”,只有师生5人。1984年走上教师岗位的王金玉,32年始终坚守在大山里的这三尺讲台。

  既当老师又做保姆:“他们的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满足”

  王金玉每天的工作从背水开始。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她就背着一只50斤装的塑料水壶来到学校,“这些水是用来给孩子们做饭、洗手、洗脸和打扫卫生。”1月16日早上8点,记者见到王金玉的时候,她刚将背过来的水倒进学校厨房的小水缸。

  一边和记者聊着天,王金玉一边洗海带、泡粉条、切肉、配料……

  “离上课还有半小时,我得提前把午饭的所有食材准备好。”大约八点二十分,王金玉终于忙完厨房里的事情,回到办公室准备上课。

  “同学们,下面到了‘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时间了,谁先来?”语文课上,王金玉精心设计的小游戏令课堂趣味大增,孩子们迅速举起小手跃跃欲试。

  “学校条件有限,我就自己想办法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王金玉共设计了“开火车找答案”“夺红旗”等十多种趣味游戏寓教于乐,还利用“成长之星”“我的作品展览”“黑板报”等为孩子们提供成长的阵地。

  幼儿班的1名学生与一年级的3名学生共用一间教室,王金玉总是先教导完幼儿班的学生、布置好作业后,再抓紧时间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两个班级的49节课17个科目都是王金玉一人执教。

  在学校里,王金玉既是校长,又是普通教师,还是炊事员,除上课时间,平时更多地扮演着保姆的角色。

  上午第二节课后,趁着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王金玉又钻进了厨房,淘米蒸饭、把菜焖在锅里。中午,照顾4个娃娃就餐后她才开始吃饭。下午课程结束后,师生5人一起打扫卫生……

  “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满足”,在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笑闹声中,王金玉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保持“充电”状态:“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柯婷妍,手腕抬高”“杨枝钦,不要东张西望”……舞蹈课上,王金玉做一个动作,孩子们照着做一个动作。老师和学生的动作都有些笨拙,“我都是回家看着电视学,完了再来教孩子们。”王金玉说,“现在社会发展快,对孩子们的要求也高。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和城里孩子差距越拉越大,别的孩子有的东西,我也要努力教给他们。”

  据王金玉讲,她周末经常去城里的幼儿园学习别人的教育教学方式,请教受过专业教育的年轻老师,再“因材施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王金玉从不敢忘记给自己“充电”。她先后自费函授了中师、幼儿艺术教育大专文凭。乡中心校组织的英语、电脑等各种技能培训,她从不缺席。学美术、学电脑、学教具制作,王金玉一样都不落下。

  “我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进步。”王金玉说,“这几十年里,我和孩子们是共同成长的!”

  师者父母心:“我愿意一直坚守”

  学生从200多个到100多个,再到如今的4个;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到现在的幼儿班和一年级;教师也从十多个到两个,再到一个,山里的这座学校慢慢空了。

  “您没想过离开吗?”

  “我带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几年前,一个大雨的周末,一个学生因为遇上难题而家里无人能指导,打着伞来找我解题。”沉默半晌后王金玉讲述道,“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不忍心抛下他们到其它地方去。”师者父母心,王金玉多次放弃了调走的机会。

  32年的从业历程,王金玉带着母亲般的责任和亲情,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也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学生谢晓锋的爷爷谢国书亲切地称呼她为小王,“小王在这学校教了几十年了,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也就像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中漕小学距离中心校15公里,也没有班车,步行要3个多小时,孩子太小还必须家长接送。”该乡中心小学校长雷开蓉告诉记者,中漕小学很有保留的必要,这也是当地家长们的要求,“别看学生少,王老师工作却一点都不含糊,每年统考成绩都很不错,家长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