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广元市昭化区创新推行便民服务“村能办”
发布时间:2022-12-13 14:08:48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行政审批局

一、案例简介

两项改革后,昭化区由29个乡镇(街道)优化调整为12个镇,镇均辖区面积由49.65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建制村由210个调整为126个,村均辖区面积由6.85平方公里增加到11.43平方公里。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实效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服务半径增大、办事成本高增加、服务力量不足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举措

(一)充分整合资源,搭建“村能办”便民服务辅助平台。一是配置“村能办”设备。统筹财政、东西部协作资金320万元,采购设备187套,为全区150个村(社区)、12个镇(综合窗口、民政窗口、社保窗口)配置一台彩色打印机、一台高倍扫描仪、一部可视电话、一台电视、一套政务外网、一本记录台账的“六个一”系统设备。二是配齐便民服务队伍。优化调整便民服务阵地力量,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窗口,配备2-3名“全科型”业务干部;1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由常职干部和专干负责管理,设立1名专职人员+N名兼职人员,实行周一到周五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基层阵地有人办事。三是改造镇村服务阵地。区财政统筹资金1600余万元,全覆盖提升1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1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全区便民服务阵地氛围温馨、设施完备、功能集中,形成辐射“5公里服务圈”。

(二)编制事项清单,优化便民服务流程。一是梳理事项清单。组织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全面梳理便民服务高频事项141项,以“我要修房子”“我要生孩子”“我要办保险”等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事项清单,确保办事群众一看就懂。二是编制办事指南。针对社保、医保、救助等业务量大、手续多、耗时长的重点事项,逐项优化办事流程,制作便民服务事项“二维码”办事指南,并转码上墙、转码成册(制作活页书)、转码上网(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区政府门户网可扫码获取),方便群众查阅、获取。三是疏通服务堵点。站在群众角度,通过零距离、全流程换位感受办事体验,优化审批流程、精简事项材料、提升办事效率,实现审批环节减少65%、跑路减少70%、材料减免80%、时限缩短85%,确保便民服务更“走心”。四是抓实审批改革。以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和基层审批执法改革经验,启用乡(镇)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和镇村电子印章,推行“一审一核制”,将一般事项授权给窗口审查员审查、窗口负责人核准签发,使服务事项的办理由原来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减少到“受理即审查、审核即审批”两个环节。

(三)转变服务方式,提升便民服务质效。一是审批事情马上办。群众需要办理什么事项,带上必备资料到村便民服务站受理,完成初审把关、签字盖章,通过高清扫描仪上传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对应的窗口,能现场办结的可实现即办;需提交镇上审批或主管部门审批的现场告知,待办结后回传到村,群众到村领取即可,真正实现“少跑腿”。二是干群交流面对面。群众通过“村能办”辅助平台,直接和窗口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咨询,能办的“稍等片刻”,需要补充资料的“现场开单”,暂不能办理的“当面说清”,需要时间办理的让其“放心回家”。三是受理审核同步走。下放到镇的事项,通过视频系统实现“审批在镇”“能办在村”,实现“镇村同权”,也消除村级审批风险,切实为基层减负。同时,通过云端加密存储,对办件视频音频保存1年、电子资料保存3年,确保对问题件可查可追溯。

三、主要成效

“村能办”便民服务平台推行以来,全区12个镇150个村(社区)“村能办”运行较好,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把办事,累计办件18000余件。极大节省群众办事的费用成本和误工成本,真正将“村能办”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窗口,深受干部群众好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国家统计局内网、川观、四川卫视等各类媒体报道50余次,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